没过几天,穆介之召见了证券部的闻瑜亮和大宗商品交易部的一位同事,林姓,商务主管。
棕榈油项目是穆介之钦点他主导,纵观整个高盛,除了白妮常年跟着南征北战,这位也是原先白家弥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也算穆介之心腹。
两边人马往椅子上一坐,各不理对方。
成祖坐在一旁,不动声色。
林主管靠在椅背里,眼神轻蔑地扫过对面的新兵蛋子闻瑜亮,满脸胜券在握的模样。
他毫不客气开腔:“闻经理,棕榈油期货的策略本来就是我们部门的事情,你们干嘛非要插一脚?是担心我们吃了你们的利润,还是不信任我们的专业能力?”
指桑骂槐,也就闻瑜亮没有听出来,穆介之按捺浮躁的心绪。
闻瑜亮部门老实人一个,在专业的事上从不含糊。他打开电脑打算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他的策略很简单基于短期价格上涨高位卖出从中获利,但没有考虑过出口限制政策对实际盈利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为此闻瑜亮给出的解释要是他们不主动向市场释放信心,盲目跟随波动,只会给投资者留下经营混乱的印象。
成祖笑而不语。
都给林姓主管听笑了,外行人指点内行人:他觉得像闻瑜亮这种书呆子根本不懂期货以为念了几本金融书就不得了其实是照本宣读的蠢货,而且就喜欢玩esg那种高大上的抽象概念,不像他们搞期货交易的都是实打实战场经验。
穆介之一直听着,深沉的五官上倒没有多余的表情。
两方各执一词,林主管或贬低或嘲讽闻瑜亮只会靠算术赚钱,拿学历经验车轱辘话一圈一圈打太极拳,声称自己锁价是为了长期布局,又不是为了让证券部看短期的盈亏表。相比之下,闻瑜亮已经掉进了林主管的话语陷阱,不停地拿生硬的数据和集团的愿景自证,最后干脆以董事长当挡箭牌,要林主管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盈利预期。
吵吵吵,吵得穆介之太阳穴突突地跳。
闻瑜亮明显说不过这位林姓主管。也是,他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老一辈总是认为自己身经百战,书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纸上谈兵。且他本人心高气傲极其自负,最是看不惯那些靠背景上位的人。像闻瑜亮这种年纪轻轻,没有丰富经验,‘空降’来的,正好踩中他所有雷点。
这是其一,其二闻瑜亮对证券部有自己的想法,沿用白亦行的做事风格,他也对证券部进行改革涉及到资源分配,这一举动,俨然让林姓主管感受到切实的威胁。
其叁老生常谈,林姓主管既是高盛老人,仗着资历和贡献,脾气火爆,有恃无恐也难免。他可是连穆介之都敢呛的人,更何况一个小小的闻瑜亮。
在高盛做老的人却比不上一个新瓜蛋子,面子里子过不去不说,更觉得自己在高盛地位岌岌可危,故在言语之间借闻瑜亮对穆介之多有挑衅和不满。
但高盛这些人之余穆介之,都不过是脚下的台阶。穆介之精明着,表面闻瑜亮受孔融推举,但也并不是全无用处的人。一个书生意气的人自然是要比精于算计的老油条更软弱可欺,更轻易掌控,那样也就控制了闻瑜敏背后的势力。哪怕是底下人多对闻瑜亮窃窃私语,穆介之也完全不在乎。像闻瑜亮架空部门总监她同样也在架空闻瑜敏,届时这两人也就没什么用了。看他们狗咬狗互啄,一来为了权衡部门新老派的力量,确保两边都不至于坐大。二来,林主管这个人,太拔尖,又仗着自己在白老爷子那儿得脸,完全不懂收敛,看看他手底下那些横行霸道的兵就知道。假以时日,气候渐成,到时候再想动也不能了。
气氛短暂凝滞,穆介之看向一旁的成祖,有意询问他的意见:“成祖,棕榈油价格一事,你怎么看?”
林主管也跟着看过来,他早就注意到这人了,只听底下人传过:这人以前在小白总跟前做事,跟小白总俩人默契得不得了。把asun搞得天崩地裂不说,又心血来潮让蜂堡转型,做什么beex整得火热,他听都没听过这玩意儿...不知怎么又到董事长跟前了?
瞧着多半也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东西,他心里冷哼一声。
闻瑜亮的esg项目全程是由他在白总那儿推进的,本来展会在即,项目企划书收尾也迫在眉睫,却告知突然要更换对接人,为此他还挺闹心的,几天几夜没睡好没吃好。要不是白总一人抗下了后续所有的工作,他指定忙不过来。
穆介之看成祖:“证券部还是主张抛售,而林主管坚持持仓不动。这个问题,可不简单。”
还问个屁,这不明摆着?
意识到这话的分量,成祖仍旧从容不迫,恭敬道:“董事长,证券部主张抛售锁定短期利润,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是合理的。”
林主管屁股就快坐不住。
成祖接着说:“不过林主管坚持持仓,也是为了应对市场未来可能的进一步涨幅,规避过早抛售错失机会。从数据来看,两边的观点都有依据。”
穆介之听完一语不发。
林主管莫名冷笑了一声。
成祖知道白亦行对棕榈油项目的具体操作从未明确表态。而且她最近因为稀土项目和对接beex未来融资以及带着专家搞科普的事忙得团团转,抽不出空搭理此事。闻瑜亮这么个脑子
棕榈油项目是穆介之钦点他主导,纵观整个高盛,除了白妮常年跟着南征北战,这位也是原先白家弥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也算穆介之心腹。
两边人马往椅子上一坐,各不理对方。
成祖坐在一旁,不动声色。
林主管靠在椅背里,眼神轻蔑地扫过对面的新兵蛋子闻瑜亮,满脸胜券在握的模样。
他毫不客气开腔:“闻经理,棕榈油期货的策略本来就是我们部门的事情,你们干嘛非要插一脚?是担心我们吃了你们的利润,还是不信任我们的专业能力?”
指桑骂槐,也就闻瑜亮没有听出来,穆介之按捺浮躁的心绪。
闻瑜亮部门老实人一个,在专业的事上从不含糊。他打开电脑打算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他的策略很简单基于短期价格上涨高位卖出从中获利,但没有考虑过出口限制政策对实际盈利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为此闻瑜亮给出的解释要是他们不主动向市场释放信心,盲目跟随波动,只会给投资者留下经营混乱的印象。
成祖笑而不语。
都给林姓主管听笑了,外行人指点内行人:他觉得像闻瑜亮这种书呆子根本不懂期货以为念了几本金融书就不得了其实是照本宣读的蠢货,而且就喜欢玩esg那种高大上的抽象概念,不像他们搞期货交易的都是实打实战场经验。
穆介之一直听着,深沉的五官上倒没有多余的表情。
两方各执一词,林主管或贬低或嘲讽闻瑜亮只会靠算术赚钱,拿学历经验车轱辘话一圈一圈打太极拳,声称自己锁价是为了长期布局,又不是为了让证券部看短期的盈亏表。相比之下,闻瑜亮已经掉进了林主管的话语陷阱,不停地拿生硬的数据和集团的愿景自证,最后干脆以董事长当挡箭牌,要林主管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盈利预期。
吵吵吵,吵得穆介之太阳穴突突地跳。
闻瑜亮明显说不过这位林姓主管。也是,他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老一辈总是认为自己身经百战,书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纸上谈兵。且他本人心高气傲极其自负,最是看不惯那些靠背景上位的人。像闻瑜亮这种年纪轻轻,没有丰富经验,‘空降’来的,正好踩中他所有雷点。
这是其一,其二闻瑜亮对证券部有自己的想法,沿用白亦行的做事风格,他也对证券部进行改革涉及到资源分配,这一举动,俨然让林姓主管感受到切实的威胁。
其叁老生常谈,林姓主管既是高盛老人,仗着资历和贡献,脾气火爆,有恃无恐也难免。他可是连穆介之都敢呛的人,更何况一个小小的闻瑜亮。
在高盛做老的人却比不上一个新瓜蛋子,面子里子过不去不说,更觉得自己在高盛地位岌岌可危,故在言语之间借闻瑜亮对穆介之多有挑衅和不满。
但高盛这些人之余穆介之,都不过是脚下的台阶。穆介之精明着,表面闻瑜亮受孔融推举,但也并不是全无用处的人。一个书生意气的人自然是要比精于算计的老油条更软弱可欺,更轻易掌控,那样也就控制了闻瑜敏背后的势力。哪怕是底下人多对闻瑜亮窃窃私语,穆介之也完全不在乎。像闻瑜亮架空部门总监她同样也在架空闻瑜敏,届时这两人也就没什么用了。看他们狗咬狗互啄,一来为了权衡部门新老派的力量,确保两边都不至于坐大。二来,林主管这个人,太拔尖,又仗着自己在白老爷子那儿得脸,完全不懂收敛,看看他手底下那些横行霸道的兵就知道。假以时日,气候渐成,到时候再想动也不能了。
气氛短暂凝滞,穆介之看向一旁的成祖,有意询问他的意见:“成祖,棕榈油价格一事,你怎么看?”
林主管也跟着看过来,他早就注意到这人了,只听底下人传过:这人以前在小白总跟前做事,跟小白总俩人默契得不得了。把asun搞得天崩地裂不说,又心血来潮让蜂堡转型,做什么beex整得火热,他听都没听过这玩意儿...不知怎么又到董事长跟前了?
瞧着多半也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东西,他心里冷哼一声。
闻瑜亮的esg项目全程是由他在白总那儿推进的,本来展会在即,项目企划书收尾也迫在眉睫,却告知突然要更换对接人,为此他还挺闹心的,几天几夜没睡好没吃好。要不是白总一人抗下了后续所有的工作,他指定忙不过来。
穆介之看成祖:“证券部还是主张抛售,而林主管坚持持仓不动。这个问题,可不简单。”
还问个屁,这不明摆着?
意识到这话的分量,成祖仍旧从容不迫,恭敬道:“董事长,证券部主张抛售锁定短期利润,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是合理的。”
林主管屁股就快坐不住。
成祖接着说:“不过林主管坚持持仓,也是为了应对市场未来可能的进一步涨幅,规避过早抛售错失机会。从数据来看,两边的观点都有依据。”
穆介之听完一语不发。
林主管莫名冷笑了一声。
成祖知道白亦行对棕榈油项目的具体操作从未明确表态。而且她最近因为稀土项目和对接beex未来融资以及带着专家搞科普的事忙得团团转,抽不出空搭理此事。闻瑜亮这么个脑子